在为期一个月的博物馆实习之后,2023年7月底,内蒙古大学2021级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同学们正式进入田野考古实习阶段。本次实习是参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崔二圪咀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工作,这也是内蒙古大学考古文博系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培养考古文博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遗址情况
崔二圪咀遗址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薛家湾镇张家圪旦社区。在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主持下,内大文博系与文物考古研究院签订了合作计划,由双方联合开展发掘工作。文博系的带队老师为孙璐、那嘎·特尔巴依尔、戎天佑、张晓雯、李楠迪娜等5位老师,常驻现场带队的为那嘎·特尔巴依尔和戎天佑老师;文物考古研院的带队老师为王泽鹏和高海涛老师;本次实习的2021级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生共有29名。遗址位于丘陵地带,地势高低不平,落差较大,总面积为5881.84平方米。经前期勘探,共发现遗迹78处,其中灰坑48处、半地穴住址25处、墓葬2处、窑址1处、灰沟1处,陶片分布区1处,除墓葬年代不明外,其余遗迹多为新石器时期。
二、准备工作
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李德锋院长、孙璐系主任与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孙金松院长、宋国栋主任进行了沟通和协商,双方商定了本年度的合作发掘事宜,为同学们顺利开展实习奠定了基础。2023年7月下旬,内大文博系孙璐老师、戎天佑老师与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宋国栋主任一同前往准格尔旗崔二圪咀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并确定了同学们的食宿情况以及双方合作发掘中的一些具体事宜。2023年7月27日,戎天佑老师提前到达工地购买发掘所需的部分物资,并进一步安排学生们食宿、上下工交通工具等事。
7月28日上午,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召开实习动员大会,学院乌铁红副院长和孙璐系主任先后进行了讲话。乌铁红老师对同学们的生活起居和人身安全表示了关心,鼓励大家在实习期间要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面对挑战,期待大家能通过此次实习机会收获成长。孙璐老师强调,每一次的实践都是学习的机会,希望同学们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学会灵活应用,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她相信同学们在学校的学习基础上,一定能够做出出色的表现,取得丰硕的学习成果。会后,2021级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同学们,在孙璐老师和张晓雯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前往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薛家湾镇崔二圪咀煤矿的考古实习之旅。
7月28日下午,戎天佑老师与张晓雯老师即带领同学们到遗址现场进行了考察。在晚上召开的学习会议上,两位老师向学生们详细介绍了考古探方发掘的整体流程及注意事项,还特别强调了发掘期间的安全问题与纪律问题。7月29日清晨,在驻地休整一整晚以后,同学们斗志昂扬地前往遗址,开始了正式的考古发掘工作。
三、发掘现场
发掘区域原是当地村民的果树林,在发掘前,已经进行了初步的清理,但仍残留有不少的树木根茎和枝杈,在到达工地后,同学们推起小推车,和民工叔叔阿姨们一起开始了清理工作。此后,同学们又进行了RTK测量和布方工作的学习。
同学们正在使用推车清理树枝
同学们在学习RTK测量
在工作最开始的一天半里,同学们先后完成了清理树根、草根、布方等前期工作。天气酷热,工作异常辛苦,但大家都充满热情,不论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都纷纷拿起工具,挥洒汗水,力求迅速有序地完成布方,开始正式的考古发掘工作。
同学们在学习布方
同学们在学习布方
结合勘探的遗迹情况,发掘采用探方隔梁发掘法,布设的是10×10米的探方。7月30日下午,经过一天半的清理和布方,同学们终于可以开始正式的发掘工作了。在开始工作前,同学们两人一组,在戎老师的安排下分好了探方,并领到了自己探方的编号。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同学们开始了有序的发掘工作。
同学们在学习用手铲刮面
同学们都是初次学习田野发掘,期间难免会有许多不懂的地方,也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戎天佑老师经常将大家召集到一起,在工地现场开短会,为同学们讲解发掘中的细节,指导同学们进行下一步的工作。经过一周左右的发掘,同学完成了表土层的揭露,探方内开始显露出各类遗迹现象,大家面临的问题愈来愈多,在工地现场开短会就成了常态,这也是同学们学习的一个重要“平台”。到工地至今,已有二十余天,同学已经陆续完成了遗迹的清理、测量和绘图工作,发掘也在有序地开展中。
戎老师现场开短会讲解发掘工作
8月初,自治区考古研究院孙金松院长与院内诸专家一行,来工地进行了视察,孙院长对考古研究院和内大文博系联合发掘的进度和计划做了进一步的部署,强调了工地的安全制度和规范。对于本年度双方的合作,孙院长叮嘱内大文博系师生,一定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顺利圆满地完成本次田野考古实习,同时他也希望双方的合作能为自治区文博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孙金松院长一行视察工地
四、下工生活
此次实习经多方协商,同学们的吃住条件得到了很大的保障。8月的准格尔旗正值夏末秋初,天气仍旧酷热难耐,每日面对着三十多度的高温和太阳的暴晒,同学们在回到驻地以后能吃到可口的饭菜和香甜的瓜果,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发掘带来的疲劳感。
在驻地休息之余,巴依尔老师和戎天佑老师也会检查探方日记、讲课或是开短会,为同学们解答发掘中过程遇到的问题,并向同学们系统地讲授田野考古工作的规范和流程。在实习刚开始的时候,老师就统计好了所有同学的生日,争取让每位同学在生日当天,能吃上蛋糕,在工地过一个美好的生日。
驻地的生活固然惬意快乐,但在发掘现场,同学们面对的也并非是枯燥乏味的工作。大家除了头顶烈日,脚踏黄土地认真发掘,在休息时也常聚在一起分切好的西瓜,互相交流发掘中的收获与体会。每日临近傍晚,同学们便轮流学习无人机拍照,写探方日记以记录当天的工作。
同学们聚在一起吃瓜
收工前写探方日记
五、实习感悟
通过这次考古实习,同学们都深刻体会到田野考古工作的艰辛与魅力。在高温、沙尘的困扰下,大家坚持不懈,展现出了不屈的毅力,同时对考古发掘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收获了宝贵的实习经验,锻炼了坚韧的品格。
在准格尔旗薛家湾镇的实习仍在继续,高温、烈日、过强的紫外线和稀少的降水,给同学们带来了挑战。巴依尔老师和戎天佑老师时常鼓舞同学们,并耐心地为同学们解决工作中、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带领着大家完成从“田野小白”到熟练小能手的转变。同学们也表示,一定不辜负老师们的期望,团结一致,挥洒汗水,勇于克服困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争取在此次实习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获得历练和成长。这些宝贵的磨炼与经历也必将成为同学们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财富。
飘扬在工地的旗帜和宣传标语
图文:内蒙古大学考古文博系2021级文物与博物馆学考古队
审校:孙璐 戎天佑 那嘎·特尔巴依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