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伏尔加河中游保加尔古城”中俄联合考古项目的启动,按照此前协议的规定和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边疆考古研究院院长魏坚教授的周密安排,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郑玉、程小雪、李新龙、潘晓暾于北京时间2024年7月13日下午13点从北京首都机场出发,经过17小时的周转,于俄罗斯当地时间2024年7月14日凌晨1点半顺利抵达俄罗斯联邦鞑靼斯坦共和国保加尔古城国际考古研究中心,与已经抵达的魏坚教授、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那嘎·特尔巴依尔老师和俄罗斯联邦鞑靼斯坦共和国科学院考古发掘队顺利会师。7月15日至25日,中方考古队一行正式加入保加尔古城考古发掘工作,并对发掘项目所涉及的相关遗存、各类型博物馆和伏尔加河流域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
图1 中俄联合考古队队员在保加尔古城国际考古研究中心门前合影
图2 欢迎晚宴
保加尔古城位于俄罗斯联邦鞑靼斯坦共和国首府喀山市以南180公里的伏尔加河东岸台地上,2014年被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古城遗址平面大致呈圆角三角形,外围是一圈环壕,城墙呈土垅状,其上以木板围合,有若干处城门遗址,面积约4平方公里。从中心区域的地层堆积看,早期为9-10世纪的回鹘时期遗存;中期是13世纪早期蒙古拔都汗时期的堆积;晚期是13世纪中期到16世纪金帐汗国时期及其以后的堆积。今年的发掘区在中心区南侧,面积一百六十平方米。城址内金帐汗国时期的建筑遗存保留较多,有大量百多年前考古绘制的图纸及其后的保护复原。古城内保存有6处浴场遗址,年代属金帐汗国时期,构造与我国新疆唐朝墩古城浴场十分相似。保留有较多的木构半地穴式房址和清真寺内的墓葬遗存。
图3 保加尔古城遗址平面图
14日早上9点,联合考古队一行随俄罗斯联邦鞑靼斯坦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阿依拉特和拉德勇博士到发掘区熟悉情况。发掘区位于研究中心西南方约700米的一片农田和树木的边缘地带,耕土层下已经揭露了2层堆积,发现有房址、灰坑和灰沟等遗迹,出土陶片、釉陶、兽骨和钱币等,当为金帐汗国时期,下层或可早到回鹘时期。俄罗斯的发掘和记录方式与中国不同,发掘过程中用仪器记录出土物在探方的空间位置,最后再确定年代。午餐后一点出发,考察保加尔古城遗址保护园区发掘后修复的木框房屋、石围框墓葬、多处浴场建筑基址以及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博物馆等,博物馆陈列的单把带流罐与新疆唐朝墩遗址出土唐代单把带流陶壶形制相似。
图4 考古队员在保加尔古城遗址发掘区前合影
5.1 保加尔古城遗址博物馆陈列单把带流陶壶
5.2 新疆唐朝墩古城浴场遗址出土唐代单把带流陶壶
图5 中俄单把带流陶壶对比图
15日一早,参加本次保加尔古城联合发掘的中央民族大学四名博士生第一次正式上工,清理一个以往已经完成了一半的灰坑,为保持遗址发掘的一致性,按照俄方的发掘方法进行清理。午后,联合考古队一行随阿依拉特所长乘轮船北上180公里前往喀山,于傍晚6点左右抵达。
图6 中方考古队队员上工前在保加尔古城国际考古研究中心处合影
图7 魏坚教授在考古发掘现场进行指导
图8 考古队员发掘现场
喀山是俄罗斯第五大城市,有130万人口,其中塔塔尔人占一半左右,其历史可以上溯到1000年前,13世纪初,蒙古人灭亡了伏尔加-保加尔公国。1242-1243年间,由蒙古西征的统帅拔都汗建立起了一个西至多瑙河、东至额尔齐斯河的国家——金帐汗国,这里生活有蒙古人、突厥人、鞑靼人和俄罗斯人。13世纪下半叶,喀山开始建城。14世纪末15世纪初,金帐汗国开始没落,逐渐分裂成若干个汗国。1438年,鞑靼贵族脱离金帐汗国,建立喀山汗国。15~16世纪时,喀山成为喀山汗国的都城,为水陆交通要冲和战略要地。
16日上午8点,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大学与俄罗斯联邦鞑靼斯坦共和国科学院三方于喀山市鞑靼斯坦共和国科学院进行了欧亚草原合作研究框架协议和“保加尔古城与欧亚草原回鹘时期考古遗存的研究”项目的签字仪式。下午,阿依拉特所长安排中俄联合考古队一行参观了列宁故居博物馆。博物馆坐落于喀山乌里扬诺夫列宁路58号,是俄罗斯重要的历史遗迹之一,博物馆为两层建筑,占地面积180平方米。房屋内的陈列和装饰均为列宁生活时期的原貌,馆内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照片等,生动地呈现了列宁在喀山的生活和活动经历。随后参观世界文化遗产——喀山克林姆林宫、喀山圣母领报大教堂、苏尤姆别卡塔楼、库尔·沙里夫清真寺、鞑靼斯坦共和国地方志博物馆、鞑靼斯坦考古文物展等。其中,文物展中陈列的展品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俄罗斯时期,内容十分丰富,极好地诠释了喀山地区作为东西方文明互鉴的连接点的突出文化特征。
图9 考古队队员在列宁故居合影
17日早8点,联合考古队一行由喀山市沿伏尔加河东岸南下抵达斯维亚尔斯克岛,考察鞑靼斯坦古村落遗址博物馆,此处遗址原本和西岸陆地相连,后因下游建伏尔加河水库,水位上涨而形成了孤岛。博物馆展现了16-18世纪的木构建筑遗址,博物馆巧妙地将四个时期的木构遗存按照发掘现场整体复原,并以触摸式电子屏智能地展现了木结构建筑的制作方法和工艺技术,同时对参加发掘和展陈工作人员的资料进行了详细地介绍,方便游客更好的了解展览内容与发掘历史。2021年,鞑靼斯坦古村落遗址博物馆被评为“欧洲最佳博物馆”。随后在岛内高地参观了苏联时期军事将领托洛斯基的住宅。午后驱车返回保加尔古城国际考古研究中心。
图10 鞑靼斯坦古村落遗址博物馆
18日上午,联合考古队在保加尔古城发掘现场继续清理灰坑。按照鞑靼斯坦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阿依拉特的预先安排,18日至21日联合考古队一行沿伏尔加河两岸南下考察考古发掘现场和博物馆。18日午后,中方考古队员随阿依拉特所长沿伏尔加河东岸南下,经旧迈纳古城遗址,再向西南行驶130公里到达乌里扬诺夫斯克,此地是列宁的故乡。参观列宁故居纪念馆,此纪念馆初建于列宁去世之前,是列宁8-17岁时全家(父母加六个子女)居住的地方,1886年列宁父亲去世后,举家迁往喀山居住。随后在当地文化部门领导谢尔盖和73岁的考古学者尤里先生的陪同下参观乌里扬诺夫斯克考古博物馆,其中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平口罐与我国内蒙古庙子沟出土的平口罐十分类似,博物馆陈列中有大量突厥和金帐汗国时期的遗物。
图11 尤里先生为考察团介绍乌里扬诺夫斯克考古博物馆
19日早6点,从乌里扬诺夫斯克南下452公里,中午抵达萨拉托夫州的乌凯克古城遗址。遗址位于伏尔加河西岸的丘陵地带,是一处金帐汗国时期的遗存,遗址多被晚近遗存所破坏。随后,当地考古领队、萨拉托夫州“俄罗斯-我的历史”博物馆馆长德米特里展示介绍了出土的遗物,包含有中国瓷器、琉璃砖、钱币、双翼箭镞、装饰品等。乌凯克遗址的考古发现对于研究金帐汗国的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为我们理解当时的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午后由德米特里馆长带领参观博物馆,该馆建于2019年,全馆数字化展现,交互式体验丰富,展厅中部分出土文物与保加尔古城金帐汗国时期同类遗存类似。晚间抵达达伏尔加斯基。
图12 参观乌凯克古城遗址
20日早6点出发,考察萨莱古城。萨莱古城有两处,分别为早期萨莱古城与晚期萨莱古城,同属金帐汗国时期。早期萨莱古城建于1242-1243年间,是孛儿只斤·拔都建立大蒙古国西北宗藩国——金帐汗国的都城,又称拔都萨莱,位于今俄罗斯阿斯特拉罕以北120公里的谢利特连诺耶。1255年,孛儿只斤·拔都逝世,弟孛儿只斤·别儿哥继位。1257年,别儿哥在萨莱以东85公里,另建了一座“萨莱”,又称别儿哥萨莱(1925年苏联改名斯大林格勒),为晚期萨莱古城。
自伏尔加斯基沿伏尔加河东岸继续南下约100公里,过列宁斯克,近8点到晚期萨莱古城。古城面积约20多平方公里,无城墙遗迹,城内人口以穆斯林与塔塔尔为主。短暂考察后继续南下近400公里,于午后13点半到达伏尔加河南端谢利特连诺耶古城的考古工地驻地。当前发掘的是建于13世纪四十年代早期的萨莱古城,古城位于伏尔加河东侧的河畔台地上,发掘工作由鞑靼斯坦共和国考古所负责,奔萨州大学和马里埃尔共和国国立大学的教授参与发掘。驻地在河滩边的树林里,考古人员在树木间搭帐篷和火灶,环境艰苦。简餐后,在工地负责人毕格里廖夫和别拉列夫金先生热情地接待下考察早期萨莱古城,古城发掘工作已经进行了60余年,目前揭露的是手工业作坊遗址。回到驻地稍事休息,同学们与工地的学生们合影留念,热情交流。傍晚,前往萨莱古城东南46公里的拉帕斯,考察一处贵族墓地,据毕格里廖夫介绍此处可能为拔都汗的陵墓遗址。午夜12点30分抵达伏尔加格勒。
图13 联合考古队与谢利特连诺耶古城考古队员合影
21日,联合考古队一行早上6点出发,于晚上11点30分回到保加尔古城国际考古研究中心。至此,四天往返三千多公里的考察顺利结束。
22-24日,中俄考古队员因雨休在室内整理考古发掘和调查资料。
25日早上7点,应鞑靼斯坦共和国科学院和电视台梅地亚中心的邀请,中方考古队员前往喀山市,出席参加了中俄联合“伏尔加河中游保加尔古城”考古项目的记者招待会,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边疆考古研究院院长魏坚教授、鞑靼斯坦科学院考古所所长阿依拉特与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那嘎·特尔巴依尔老师等就中俄联合“伏尔加河中游保加尔古城”考古项目接受了采访。采访主要围绕伏尔加河流域考古的重大意义,及其在丝绸之路和欧亚草原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对目前中俄合作的主要内容和下一步的规划作出讲解。此次记者招待会为中俄友谊及未来的进一步的考古发掘合作做出了有力的宣传,体现了鞑靼斯坦共和国科学院和新闻部门对该项目的重视,相信在中俄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俄联合“伏尔加河中游保加尔古城”考古项目合作必将取得丰硕成果!
图14 中俄联合“伏尔加河中游保加尔古城”考古项目记者招待会现场
供稿:郑玉程小雪潘晓暾
审核:魏坚那嘎·特尔巴依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