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以铲,还原历史画卷——南山考古进行时

2023-04-12 文字:  点击:[]

2023年3月21日,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2020级南山遗址考古队第一批的发掘工作至今已告一段落。本次发掘是内蒙古大学考古文博系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首次合作,项目领队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徐新民研究员,参与发掘的内蒙古大学考古文博系的带队负责人为特尔巴依尔和戎天佑两位老师。

南山东周聚落遗址位于绍兴市越城区城南街道念亩头社区南山自然村,地处会稽山北麓,龙尾巴山东南侧。截止目前,南山遗址共发现大型黄土台2处,古河道河堤(护坡)3处,发掘清理房址1座,灰坑674座,灰沟105条,柱洞500余个。遗址内出土了大量原始瓷器、石器、印纹硬陶和青铜工具、兵器和植物遗存等遗物,较为全面地揭露了越国中心区域先民聚落的面貌,同时也为我们为探讨越国先民生业经济和生产模式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材料。

根据工地统一安排,第一批14名考古队员共布10×10米探方7个,总面积共700平方米。地层堆积共④层,同时采用区分亚层的方法,协调各探方进度,其中越文化层位于②b下。清理出遗迹有灰坑、河沟、护坡、灰沟、井、柱洞等34处,出土有青铜器、陶器、原始瓷器、石器、木器和动物骨骼共计140余件。

2023年3月9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方向明所长、浙江省文物局革命文物处文物保护与考古处(革命文物处)四级调研员黄昊德及工作人员徐竞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职副书记罗汝鹏、水下考古中心主任李晖达以及商周考古室游晓蕾主任、田正标、闫凯凯、张森等老师到南山工地检查工作。方向明所长在现场听取了工地负责人赵帅杰老师关于南山遗址发掘情况的讲解并参观了文物库房。各位老师对南山遗址日记、图纸、发掘记录的资料进行了细致的检查,提出了各种宝贵意见,并从整体上对南山遗址东周时期遗存的布局与功能进行了讨论。最后,方向明所长就遗址下一步发掘工作做出了安排,并强调了考古工作中所需注意的各类安全事项,同时对内大学子的到来表示了亲切的欢迎。


方向明所长听取赵帅杰老师汇报工地发掘情况


方向明所长一行人员与同学们合影留念


在发掘工作的间隙,考古研究所领队徐新民老师委托赵帅杰老师在驻地为同学们系统地讲解了南山遗址2021-2022年度发掘的主要收获。在讲解中,赵老师以南山遗址周边越文化重要发现—印山越王陵、狮子山306号墓以及亭山遗址为主线和大家就越国文化考古工作的现状和前景进行了探讨,加深了大家对南山遗址的文化面貌及学术价值的认识。最后,赵老师就同学们在发掘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进行了解释与分析,对同学们的日后的工作表示期待与鼓励。


赵帅杰老师向同学们展示南山遗址航拍图


因下雨无法正常进行工地发掘,在徐新民研究员和绍兴博物馆馆长何鸣雷老师的安排下,第一批内大考古队师生前往绍兴市博物馆进行了参观学习。从新石器时代的石钺,商周至春秋战国的印纹陶、原始瓷、越王剑,到汉代至唐代的越窑青釉瓷、会稽铜镜,再至明清时期的书画作品,这些珍贵文物不仅有着突出的艺术价值,还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现了绍兴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和历史底蕴。博物馆工作人员还重点为大家讲解了两宋皇陵考古的重要成果。赵帅杰老师就南山遗址的考古发现和博物馆越国文化藏品进行了对比性介绍,并对其器型以及纹饰做出了相关解读,使同学们对越文化和越国考古的了解更加深刻,调动了大家对考古学尤其是越国考古的兴趣与热情。


内大考古队师生于绍兴博物馆门前合影


博物馆工作人员对两宋皇陵进行介绍


内蒙古大学南山遗址考古队本次发掘由特尔巴依尔、戎天佑老师带队。第一批14名同学担任TNO6E02至TN06W05七个探方的发掘工作。由于初春时节到来,昼夜温差较大,绍兴市近一个月未有降雨,午时闷热而晚间潮冷。考古队员们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发掘、清理、照相、绘图等工作紧张在有序进行着。


对遗迹的发掘进行摄影存档


戎天佑老师为同学们分析遗迹现象


同学们认真清理探方


同学们对出土遗物进行摄影记录


篝火晚会


在回想起这段难忘的田野经历时,大家纷纷表示,这次实习让自己意识到了田野发掘作为考古学生“成年礼”的重要内涵和意义。田野发掘是考古学科的灵魂与根脉,是发掘者个人学习生涯中对知识面梳理与升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位参与者既要在现场工作中脚踏实地从细节处开始构建自己的判断,又要靠资料和理论知识储备来加深对发掘工作的认识。田野发掘带给一个考古实习生最多的可能不是“学以致用”的畅快,而是在实践操作中即使在面临各类困惑、失误、挫折后依然愿意坚持向前的执着。田野发掘也是一门需要不断磨练、以此反思精进的“苦功”,只有花心思熟悉规程和规避失误,从遗存本身的形成过程、信息的保留等多角度考虑自己的每一步操作,才可能在工作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并形成全面而又细致的认识。

迎着朝阳的光芒,披着落日的余晖,每日重复的动作,却每天都有新的收获。考古人头顶烈日,脚踩泥土,用手铲穿越历史与古人进行对话,让埋藏了千年的遗迹重获新生,工作虽然平淡但并不平凡。非常感谢这次宝贵的田野实习机会,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考古的魅力,更加坚定了为中国考古事业而奋斗的决心。

本次发掘工作得到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上一篇:我院创新产学研结合模式,有效推进文化育人 下一篇:我校“内蒙古地区社会、历史、文化研究基地”在全区高等学校科研平台人文社科基地评估中获得第二名

关闭

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蒙ICP16002391号-1